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委员会无障碍浏览

牢记使命维护安全实现突破 ——住辽全国政协委员建言“十四五”时期辽宁振兴发展

时间:2022年03月11日

来源:友报

|

Aa

字号:

友报记者卜令伟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深情牵挂辽宁振兴发展,多次就东北、辽宁振兴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别强调“十四五”全面振兴要取得新突破,赋予东北、辽宁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坚强支撑的政治使命,这是振兴发展的根本遵循和必须牢牢把握的实践主题。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住辽全国政协委员们认为,辽宁要牢记“国之大者”,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肩负辽宁使命、彰显辽宁地位、展现辽宁作为,为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新支柱

当前形势折射出,破解产业发展关键性问题是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刻不容缓。委员们建议,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努力夯实产业发展的安全基础,力争到2025年实现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摆脱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产业基础,壮大产业规模,确保产业安全及未来领先优势,这是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先方向和着力点。”住辽全国政协委员赵继、李克明等认为,产业基础是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支撑作用,反映各类产业发展需求的基本要素,是一个国家工业产业发展的根基。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拥有较完整的产业基础体系,国家应大力支持辽宁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聚焦产业基础能力的薄弱环节、关键战略领域和市场失灵环节,发挥制度优势,由国家组织科研机构力量,进行重要基础产品和核心技术攻关,突破瓶颈制约,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赵继、李克明等认为,要大力支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统筹布局建设一批检验检测、中试熟化、试验验证、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平台。要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支持辽宁省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对接,加快打造一批高水平产业基础性合作平台。

“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地区经济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重要引擎。”住辽全国政协委员韩东太认为,将沈阳市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进而实现区域产业要素资源集聚、产业协同发展、产业生态完备,在重点产业领域迅速形成规模效应,对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好经济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动东北地区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韩东太建议,将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两个产业集群列入全国10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将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集成电路装备两个产业集群列入全国100个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十四五”时期辽宁振兴发展能否取得新突破,很重要的是要看我们能不能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牵动全局的“牛鼻子”。

“我国经济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委员们认为,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现有的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有关政策,加大企业研发费用投入,使更多的企业有能力增加科技研发投入,通过研发投入来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

高端数控机床作为“工业母机”,是国家制造业和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础。赵继建议,国家应以有条件、有基础的国有企业为依托,尽快启动高端机床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住辽全国政协委员赵延庆介绍说,2021年,辽宁省工商联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做了专题调研。辽宁省工商联了解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还存在人才引进留住困难、持续创新能力不足、新产品新技术应用推广困难等问题。他建议,要强化大中小企业协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集群集聚。要把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做优做强产业链相结合,加大对本地配套能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赵延庆建议,要强化科技创新协同,加快人才引进培育。要高度重视企业研发团队建设,构建由“重资产”向“重智产”转变的发展生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引智、引技、引才,建立有利于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用人留人机制。要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打破门槛壁垒,消除对中小企业隐形歧视,支持引领各领域各地区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技术,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更丰富的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场景。

解决好发展环境这个关键点

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出的“六项重点工作”,第一项就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辽宁振兴,必须解决好发展环境问题。

住辽全国政协委员杨关林说,2021年,辽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保障和服务企业发展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辽宁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他建议,要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政策,推动相关政策有效落地。

“好的营商环境是实干出来的。”赵继认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真正“放”出大活力、“管”出高水平、“服”出好效益,以优质服务让企业心无旁骛抓发展。要强力推动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摆脱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多想“怎么办”、少说“以后办”。要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要时刻倾听群众心声、企业呼声,动真碰硬、久久为功,持续优化改善营商环境,为实现“十四五”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