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委员会无障碍浏览

让教育回归本源初心 ——住辽全国政协委员热议教育事业发展

时间:2022年03月10日

来源:友报

|

Aa

字号:

友报记者陶媛慧

每年全国两会,教育问题总是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焦点。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双减”、学前教育、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和提升职业教育等话题依然热度不减,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联合学校总校校长李有毅谈及“双减”话题时表示,“双减”的实质是推动教育回归本质,个性、创造、责任、梦想和爱不会减。住辽全国政协委员们认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仅仅获取知识已远远不够,更要保持好奇心,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才能担负起时代的重任。“双减”的实施就是推动教育回归本质,让学生有时间、有动力全面发展,把我们的基础教育引向培养德才兼备、创新人才的正确轨道。

而针对“双减”政策落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如“在职教师隐性补课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学校简单搞‘一刀切’,课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住辽全国政协委员姜军建议,坚决打击在职在编中小学教师违规有偿补课行为,一经查实立即从严处理,形成真正的威慑力。把“双减”督导列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将“双减”政策落实及成效纳入政府履职督导评价。加大对课后服务的财政投入,提高对提供课后服务教师的补助标准。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鼓励学校积极引进个性化课程,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对此,住辽全国政协委员们提出,当前学生负担重、家长焦虑的根本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建议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上发力,加快优秀校长教师的有序流动,对底部学校实施提升战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对此,住辽全国政协委员赵继提出,切实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在资金投入、政策倾斜、人员配备等方面提供配套政策。将地方对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纳入督查激励省份、产教融合型城市遴选评审指标,并加大赋分权重,将每年各地对“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落实情况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推动地方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

住辽全国政协委员陈德则呼吁,出台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大力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培训模式,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充分利用企业设施设备为师生实习实践服务,把实训基地建到企业去,把车间放到学校来,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此同时,职业学校应坚持面向市场的“订单式”招生、“订单式”培训、“订单式”安置,扩大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